昆虫-环境互作党支部开展“党建领航科技创新,服务健康共创未来”联学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 2025年8月4日-13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昆虫-环境互作党支部与腾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支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第三党支部以“党建领航科技创新,服务健康共创未来”为主题开展联学实践活动,围绕蚊媒传染病防控领域,结合腾冲市公共卫生需求,开展座谈交流、现场调查采样及实验室检测等。
云南省腾冲市是我国疟疾等蚊媒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地区之一。8月5日,三个党支部在腾冲市疾控中心召开座谈会。会上,各党支部分别介绍了本单位的党建特色和科研工作,并就如何将党建与科研深度结合、如何建立跨区域的病媒监测与防控展开了探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党委委员、植物性状形成与塑造重点实验室第二党总支书记王四宝研究员重点介绍了蚊虫肠道共生菌在阻断疟原虫传播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腾冲市疾控中心党支部书记蔡文斌主任医师介绍了当地在疟疾防控、病媒监测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践经验;复旦大学流行病第三党支部书记周艺彪教授分享了流行病学建模在预测蚊媒传染病风险方面的研究基础。三方一致认为,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长期合作机制,以党建引领科研创新,以创新驱动防控升级。
在腾冲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科研实践团队分成3个小组深入48个行政村现场开展按蚊空间分布的系统性调查。调查采样范围覆盖农村居民区附近的牛棚、稻田等蚊虫栖息与孳生的重点区域,并完成了成蚊捕获、幼虫采集以及孳生水体样品的收集与检测工作。本次现场调查不仅锻炼了实践队员们的现场调查能力,也促进了不同单位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天现场调查结束后,实践团队成员将采集的样品带回腾冲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蚊种鉴定与保存、肠道菌分离与培养以及蚊虫孳生水体水质检测,并及时开展总结会,交流发现的问题与收获,讨论第二天的工作内容重点与注意事项,确保整个实践过程有序推进。
本次联学实践活动以党建为引领,成功探索了科研机构、高校与地方疾控联动协作的新模式。实践团队积极响应“扎根祖国大地,争当创新尖兵”的号召,立足地方公共卫生挑战,将病媒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的前沿方法,有机融入基层公共卫生防控需求之中。实践成果不仅为利用共生菌阻断病原传播策略的应用奠定关键的理论和应用基础,而且为蚊媒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了创新思路。未来,昆虫-环境互作党支部将继续依托这一合作平台,持续推动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基层防控方案,不断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应对蚊媒传染病的能力,为“健康中国”和“绿色防控”战略实施贡献智慧与力量。
附件下载: